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团学新闻 >> 正文

守护清流不止步,气候科普进校园 ——“环保者的长征路”实践团南川实践纪实


2025年9月1日至9月5日,重庆大学“环保者的长征路”实践团前往重庆市南川区开展环境专项暑期社会实践。立足南川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的现实需求,紧扣生态环保领域的发展重点,充分发挥团队在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优势,以 “调研水质现状、普及护水知识” 为核心目标,深度参与当地水环境治理相关工作。实践过程中,团队通过实地采样精准掌握区域内重点水域水质基础数据,借助线上线下科普宣讲向当地居民普及气候环境保护知识、提升生态环保意识。充分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学子关注生态民生、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风貌。

9月1日实践团抵达南川后迅速投入工作。团队成员依据当地水系分布,在河流沿岸、水库周边开展水样采集,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记录水温、pH值等现场指标,并使用专业容器密封保存水样,确保后续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采样过程中,成员们还向周边居民了解近年来水质变化情况,为调研积累基础信息。

实践团成员采集当地水样

9月2日,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环保者的长征路” 社会实践团联合该校唐仲英爱心协会,通过线上会议开展水环境科普宣讲。活动以高温成因切入,剖析重庆地形、副高、城市热岛及温室效应的影响,讲解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后果,介绍 “双碳” 目标与相关政策,并给出生活减排建议,吸引众多青少年参与,助力其树立环保理念、参与气候行动。

实践团成员进行线上宣讲

9月3日至9月4日,实践团队深入南川第一中学以及道南中学线下宣讲。在宣讲现场,实践团成员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趣味十足的讲解内容。从 “重庆为何这么热” 的提问互动切入,通过展示中央气象台全国气温实况图、播放地形模拟动画,直观呈现重庆 “盆地中的盆地” 地形带来的 “闷烧锅” 效应,用通俗语言解释副热带高压的形成与影响,搭配城市热岛效应对比图、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图表,让同学们清晰理解高温背后的地形、气象、人为等多重因素。

线下宣讲现场

为增强参与感,实践团设计了丰富的互动环节。在 “温室气体分类” 小问答中,同学们积极举手抢答,快速掌握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排放来源;“日常行为减排连线” 游戏里,大家纷纷上台,将 “骑自行车上学”“空调设为 26℃” 等生活场景与对应减排量正确匹配,在轻松氛围中知晓身边小事的环保价值。此外,实践团成员还带来全球气候变化后果的图文资料,结合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饥荒、洪水、流离失所等数据,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同学积极参与问答

宣讲活动接近尾声,为定格此次校园科普的珍贵瞬间,实践团成员与南川一中、道南中学的师生们分别在校园广场、教学楼前有序列队合影。

实践团与师生合影留恋

9月5日实践团携带采集的水样返回学校,随即进入实验室开展水质检测工作。成员们运用专业仪器对水样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为评估南充水环境质量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实践团成员检测水质

此次实践活动将实地调研与科普宣传相结合,线上直播吸引多地青少年参与互动,线下深入两所中学开展 “筑梦南川” 公开课,直接触达师生群体。实践团聚焦青少年气候认知提升与环保行动引导两大核心目标,围绕 “双碳” 目标解读、生活减排技巧普及等内容,既为南川水环境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也提升了当地群众的护水意识。未来,实践团将持续关注水资源保护议题,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以实际行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文字:蔡彦博、王会丽

图片:汪逢源、刘凯、曹子轩、张清涛


上一条:环境与生态学院“‘环’行成渝圈,助力双城汇”实践团走访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下一条:“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重庆大学第八届“使命行”系列活动——走进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