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培养信息 >> 正文

修改市政暖通 博士


 

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城环学院   0814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博士)

本一级学科含以下专业:081403市政工程,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1421 城市环境与生态工程,081425 城镇建设安全工程 (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其培养应坚持全面发展,要求如下:

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公正,学风端正,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实务工作;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

3、身心健康。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市政工程以及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是土木工程下的两个二级学科。

²       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是从1955年开始建设。1981年成立市政工程硕士点,1998点成立市政工程博士点,2000年该学科所在一级学科土木工程被授权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本学科现拥有实验用房6000余m2,仪器设备价值1000余万元,包括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倒置荧光显微镜、系列活性营养盐流动注射分析仪、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一批重要的仪器设备,可以完成废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安全饮用水水质保障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本学科下设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研究中心(建设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城镇人居环境科学与工程“211”重点学科、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与生态重建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在“十一五”期间,共承担了各类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支撑计划课题3项,国家水专项课题6项,重庆市重大专项1项,重庆市重点课题(攻关和自然科学基金)5项,五年到校科研经费1.12亿元。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废水及污泥处理理论与技术

城镇污水高效脱氮除磷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城镇工业污水处理;城镇污水淤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城镇初期雨水处理;城镇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

2.安全饮用水水质保障理论与技术

饮用水水质保障理论与技术;给水管道水质保障理论与技术;微污染水净水技术及高浓度有机物特殊污染物的去除;供水管网安全运营理论与技术。

3.城镇水资源与水环境

城镇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区域给水系统规划;区域排水系统规划;水源地保护,水体修复;城镇水文与水环境。

4.节水/节能理论与技术

城镇及工业节水(含传统和非传统水)理论与技术;城镇及工业给水工程、污水工程(含厂、网等)节能理论与技术;给排水系统节水/节能运营与自动化控制。

5.管渠工程理论与技术

城镇与工业给水管网工程理论及技术;城镇与工业排水管网工程理论及技术;城镇与工业雨水、再生水等管网工程理论及技术;城镇与工业防洪管渠工程理论及技术。

6.建筑给排水及消防工程

建筑与小区给水工程(含热水、直饮水等)理论及技术;建筑与小区排水工程理论及技术;建筑与小区消防(含水消防、气体消防等)工程理论及技术;建筑与小区中水、雨水等回用工程理论及技术;建筑与小区节水/节能/特殊水工程理论及技术

²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开始建设于1956年。1981年成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士点,2000年成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博士点,2000年该学科所在一级学科土木工程被授权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本学科依托教育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城镇人居环境质量保障体系与工程技术”建设平台、国家“985工程”的“城镇人居环境质量保障与生态重建”中心,拥有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中心。近五年科研经费充足,获得国家和地方拨款达2600万元,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暖通空调理论与技术

暖通空调设计与应用中传热传质过程的理论、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及优化;蓄冷系统的设计及运行优化控制技术;空调的气流组织方式及控制技术;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及研究;复杂、特殊建筑的通风系统(自然通风、复合通风等)设计与优化。

2.燃气输配理论与技术

燃气输配网络规划方法研究;燃气输配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燃气管网运行工况模拟与优化;燃气输配网络智能化管理理论与技术;燃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

3.燃气应用理论与技术

燃气输配网络规划方法研究;燃气输配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燃气管网运行工况模拟与优化;燃气输配网络智能化管理理论与技术;燃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

4.建筑节能理论与技术

建筑节能理论体系;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特性与设计,建筑被动式设计原理与方法,建筑设备系统节能原理与设计,建筑设备系统节能运行与管理;建筑节能检测理论与方法,建筑节能诊断方法与节能改造技术,建筑节能评价方法;公共建筑能源监管体系;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及评价方法;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研究,建筑节能管理体系研究;

5.冷热源理论与技术

空调冷热源系统构成与特性分析;空调冷热源系统性能优化与设计;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原理与方法,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高效设计与运行控制技术与方法,太阳能高效光热应用方法与评价;新型蓄能空调系统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可再生能源应用检测理论与方法;

6.建筑火灾安全理论与技术

建筑火灾动力学;特殊建筑(大空间建筑、地铁、隧道等)的火灾烟气流动规律与控制方法;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动力学;火灾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与虚拟现实技术;

7.强化传热理论与技术

强化传热理论;数值传热学;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

8.建筑设备系统智能化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智能控制技术及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建筑设备智能控制策略与系统运行管理

9.低碳城市建设与管理

区域能源预测与规划;热电联产理论与设置技术策略;区域能源站设置理论与策略分析;城市热环境预测与规划;城市热岛机理;3S技术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城市热环境评价方法;碳排放强度;

10.室内环境与健康

室内热湿环境等物理环境的营造原理与技术;室内空气品质的控制原理与方法;室内气、固污染物的输运机理及控制理论;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理及评价方法;室内环境和空气品质评价方法。

²       城市环境与生态工程:

城市环境与生态工程是从2002年开始建设。2002年成立城市环境与生态工程硕士点与博士点(自主招生二级学科博士点)。

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

1.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2.建筑环境保障理论与技术

3.能源与环境

4.生态城市理论与技术

5.城市环境管理与信息技术

²       城镇建设安全工程: 

城市建设安全工程是从2006年开始建设。2006年成立城市建设安全工程硕士点与博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

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

1.城镇水环境安全与水质保障技术

2.城镇管渠工程建设与安全保障技术

3.城镇燃气工程建设与安全保障技术

4.城镇火灾安全理论与技术

5.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一般为4-6年。

四、培养方案

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等,使博士生具备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采取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指导小组成员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如论文工作特殊需要,经审批同意后,导师可以聘任一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其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副指导教师。

对于与外单位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实行双导师制。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1、学分要求

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总学分要求15-20学分,学位课程不少于1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不少于5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3学分。

学位课

必修环节

非学位课(学院根据实际情况自设)

补修课程(同等学力和跨一级学科补修1-3门)

公共课

≧5学分

专业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相关数学类(学院根据自身需求设置)

博士外语

2学分

3学分

≧5学分

≧2学分

综合考试

学术报告(至少8次,本人主讲1次)

1学分

1学分

0学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选修)

2学分

文献综述

1学分

2、课程设置

(1)公共课

主要分为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涉及政治课程、英语课程、数学课程以及学术与文化素质课程等。

(2)专业课

在硕士学位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注重综合性、前沿性、交叉性和衔接性,部分课程可与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

(3)非学位课

博士生选修培养方案以外的其他课程,为非学位课程,所获学分记非学位课程学分。

(4)补修课

对于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考入的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必须补修本学科、专业硕士生的学位课程(基础理论课及专业课)1-3门,不计学分。

(5)必修环节

①综合考试

重点考察博士生是否掌握了坚实和宽广的学科基础和专门知识并加以运用,是否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科研素质以及学术道德、外语应用能力。综合考试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选题报告。

②学术报告

博士生在整个学习期间,必须听取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学术讲座至少8个(本人至少主讲1次)。

③文献综述报告

博士生在开题前应结合学位论文选题,完成字数不少于5000汉字的文献综述报告。文献综述报告的内容包括:国内外当前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及自己的见解等。文献综述报告引用的参考文献不得少于50篇。

六、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1、科学研究要求

(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所选定的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课题要求,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报告。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就选题的科学根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课题可行性等作出论证。博士生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通过博士论文资格审查后,博士生即可进入博士论文工作阶段。

(2)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论文课题进行到中期(选题后一年左右),由博士生在系(室)、所组织的学术会议上作论文阶段进展报告,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并形成书面报告交与会者审议。

(3)发表学术论文

各学科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应按下表相关要求发表学位论文。

标准一

在SCI、EI(核心版)、SSCI和A&HCI刊源中的国外期刊上或在SCI(光盘版)刊源中的国内外文期刊上发表学位论文一篇。

标准二

在SSCI、SCIE、EI(核心板)刊源的国内期刊上或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位论文两篇。

标准三

在SSCI、SCIE、EI(核心板)刊源期刊上或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位论文一篇,并在CSSCI、CSCD刊源期刊(核心版)上发表学位论文两篇。

注:1、申请理学学科门类博士学位者,应达到“标准一”要求。

2、申请工学学科门类博士学位者,应达到“标准一”或“标准二”。

3、申请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学科门类及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应达到“标准一”、“标准二”或“标准三”其中之一标准要求。

2、学位论文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应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导师应定期了解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要求博士学位论文资料可靠,观点鲜明,理论正确,思路清晰,有独到见解和创新性研究成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重庆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和学校对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科研成果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答辩通过者,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博士学位。

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以及学位审批手续及程序见《重庆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和相关程序及流程。

七、参考书目及相关重要学术期刊

1、主要参考书目

Ÿ          《水和废水处理理论》

Ÿ          《给水排水物理化学》

Ÿ          《给排水管网系统》

Ÿ          《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

Ÿ          《流体力学》

Ÿ          《环境化学》

Ÿ          《工程水文学》

Ÿ          《给水工程》

Ÿ          《排水工程》

Ÿ          《环境保护概论》

Ÿ          《普通生物学》

1、Allard,F.(1988),《Natural ventilation in building—a design handbook》,London:James&James.

2、Atkinson,B.;Gadd,A.(1986),《A modern guide to forecasting:weather》,London:Mitchell Beazley publishers.

3、Auliciems,A.;Szokolay,S.(1997),《PLEA Notes:Thermal Comfort》,Brisbane: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intery.

4、ANSI/ASHRAE 55-1992(1992), ASHRAE Standard, Therm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human occupancy,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refriger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s.

5、ANSI/ASHRAE 55-2004(2004),supersedes ANSI/ASHRAE 55-1992(1992), ASHRAE Standard, Therm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human occupancy,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refriger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s

6、Baker,N.《Energy and Environment in non-domestic building,A technical design guide》,Roy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7、Baker,N.(1987),《Passive and low energy building design for tropical island climates》,London

8、Baker,N.;Steemers,K.(2000),《Energy and environment in architecture:a technical design guide》,New York:E&FN Spon

9、Baker,N.;Steemers,K.(2002),《Daylight design of building》,London:James&James.

10、Bell,S.; Morse,S.(1999),《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measuring the immeasurable》,London:Earthscan publication Limited.

11、Berge,B.2000,《The ecology of building materials》,Oxford:Architectural Press

12、CIBSE(1997),《Natural ventilation in non-domestic buildings:CIBSE Applications Manual AM10: 1997》,London:Chartered Institution of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

13、CIBSE(1998),《CIBSE Guide F: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London:CIBSE

14、CIBSE(1999),《CIBSE Guide A:environmental design》,London:CIBSE

15、Clarke,J.(2001),《Energy simulation in building design》,Oxford:Butterworth-Heinemann.

16、Clements-Croome,D.(2004),《Intelligent building:Design,management and operation》,London:Thomas Telford Publishing.

17、Edwards,B.; Hyett,P.(2002),《Rough guide to sustainability》,London:RIBA Company

18、Herzog, T;Kaiser , N.; Volz, M.(1996),《Solar energy in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Munich,New York:Prestel.

19、Williamson,T.;Radford,A.; Bennetts,H.(2003),《Understanding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London:Spon Press.

20、Woodlley,T:Kimmins,S;Harrison,P.;Harrison,R.(1997),《Green building handbook》,London:E&FN Spon.

21、李猷嘉编著燃气输配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中国建筑出版社2007

22、Stephen R.Turns著 姚强等译燃烧学导论:概念与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3、项友谦等著天然气燃烧过程与应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重要学术期刊

Ÿ          给水排水

Ÿ          中国给水排水

Ÿ          环境科学学报

Ÿ          Water research

Ÿ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Ÿ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Ÿ          ASHRAE Tournal

Ÿ          Indoor air

Ÿ          HVAC and R

Ÿ          HPAC

Ÿ          ASHRAE TRANSACTIONS

Ÿ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Ÿ          Energy and Building

Ÿ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Ÿ          Energy Policy

1、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2、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3、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4、Energy Optimization in Process Systems

5、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6、Environmental Modelling&Software

7、Environmental Science &Policy

8、暖通空调

9、煤气与热力

10、天然气工业

11、天然气与石油

12、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八、跨一级学科考入的研究生补修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要求及课程目录

1、对跨一级学科考入的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1-3门本学科的硕士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考试成绩如实记载。

2、课程名称 (见附录)

九、论文评审与答辩

论文的评审与答辩按照《重庆大学研究生手册》及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

十、毕业及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则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方可授予博士学位,并发给学位证书。

学院分委员会主席或主管院长签字:  

学院公章:                         

                                       日   期:    

 

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

学时

学分

考核形式

开课

学期

是否新增

修课要求

10

5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笔试

1或2

 

必修

 

博士外语—英语(基础外语)

60

3

笔试

1或2

 

必选

一门

 

博士外语—日语(基础外语)

60

3

笔试

1或2

 

 

博士外语—俄语(基础外语)

60

3

笔试

1或2

 

 

博士外语—德语(基础外语)

60

3

笔试

1或2

 

 

相关数学课程(根据本院情况设置)

 

 

 

 

 

 

5

 

现代分析测试原理及仪器

30

2

 

1或2

 

必选

三门

 

人居环境工程理论与技术

30

2

 

1或2

 

 

建筑节能与热泵原理

30

2

 

1或2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设计方法

30

2

 

1或2

 

 

建筑热过程理论基础

30

2

 

1或2

 

 

流体输配原理

30

2

 

1或2

 

 

城市建设信息技术与管理

30

2

 

1或2

 

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36

2

笔试

1或2

 

选修

 

其他课程(学院根据自身特点设置)

 

 

 

 

 

 

 

 

 

 

 

 

 

必修环节

3

 

综合考试

 

1

笔试

 

 

 

 

听取学术报告至少8个

 

1

 

 

 

 

文献综述报告

 

1

 

 

 

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和跨一级学科补修1-3门硕士课程

 

 

 

 

 

 

 

 

 

 

 

 

 

 

 

 

 

 

 

 

 

 

 

 

 

 

 

 

 

 

上一条: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表(生态学) 下一条:城环学院 更新 环境工程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改070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