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3日—26日,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星火乡传”实践团赴重庆市万州区龙沙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采用实地调研,面对面访谈,科普宣讲等方式,深入农村调研人居环境治理。学院2018级、2019级本科生共15人参与本次活动,环境学院团委书记朱丽萍、2017级辅导员王超、2018级辅导员于传洁担任指导教师并一同前往开展调研。
8月24日上午,实践团一行人首先来到龙沙镇的沙包村和海螺村,对当地的村民进行走访调查,对镇上村上的环境治理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状况做了初步了解,对当地村民生活内心感受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环境治理工作上,有的村民表示:近些年来,村子的生活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尤其是沙包村,路上雇佣了专门的环卫工人,有了专门的垃圾回收点。人们也逐渐抛弃了原来就地丢弃,掩埋或者焚烧垃圾的方式。有些村民还非常积极热情地为实践团成员带路去参观村上专门建设的垃圾分类的宣传点与回收亭,但是在交流过程中发现,垃圾分类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位居民的意识中,而且在村居民大多是老人,对垃圾分类的这一新的行为接受度还有待提高。此外,生活在沙包村和海螺村交界处的赵婆婆强调,在这两个村子的交界处,由于监管的重叠,该地点的垃圾处理存在一定障碍,垃圾桶数量较少。该处的垃圾处理,更多的是依靠村民自发的行为,主动掩埋掉路边没人处理的烂果子和生活垃圾。
在环境污染情况上,沙包村的王阿姨提到由于村落改造,大部分村民家的生活污水都通过管道传输到了专门的污水池,得到了非常妥善的处理;当地没有特别多的重工业,只有一个大理石料厂,而这个厂所产生的污水也是进行了处理后才排放到河流当中。在家务农的李婆婆表示,由于使用化肥,耕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板结。总体来说,村民们都表示存在环境污染情况较少,而且并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下午,实践团一行人乘车从龙沙镇出发来到当地特色庭院——马岩村,经过走访调查来到村委会,就基层党组织在人居环境治理的工作与驻村干部进行了交流。驻村干部告诉我们,基层党组织在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方面的一些进展,从干部入村宣传工作理念,再到走访村民结合实际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最后再接受工作效果的反馈,这一工作看似简单,但在工作过程中村干部与团队成员交流时提出了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村民对于环境意识不高,即使宣传之后,村民也会忘记或忽视某些措施,比如垃圾分类、污水排放,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村民的意识程度不高,拥有“得过且过”的思想,之后驻村干部并和实践团成员交流了对于这一问题的改进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每家每户实行责任制等等,在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马岩村的人居环境在不断改善,鸡公山院落更是打造成了示范样板院落。在交流中,实践团成员对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的引导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大量劳动力的外流,居住在村子里的都是一些高龄老人,大多数人家的耕地都荒废掉了,甚至有的达到了所占比的三分之二。但是随着土地外包,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村落环境的逐步改善,基础设施的完备,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步提高。相信会有更多的青壮年回到农村,建设自己的家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真正打造出人民心目中的绿水青山,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加强,齐心协力做好乡村振兴。
文稿:胡源浩 赵程 冯钰霖
图片:“星火乡传”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