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脱贫攻坚的“重大”故事
——重庆大学“青木寻”实践队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2020年7月18日,重庆大学“青木寻”实践团队来到青木关镇石碾桥村,开展重庆大学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最后阶段,实践团队通过走访调查重庆大学定点扶贫的项目成果,感悟脱贫攻坚决胜阶段的的艰辛与不易,身为重大人发挥重大智慧,在为重庆大学更好地对青木关持续定点扶贫提出建议,也为其他仍未脱贫的地区提供参考方案。
一、初问群众,重大之扶知几何
在当天下午,实践队在青木关镇石碾桥村村委会附近,调查当地群众了解重庆大学对青木关定点扶贫政策的情况,助力宣传重庆大学在当地的扶贫政策。很多群众表示都知道重庆大学是作为定点扶贫单位在进行帮扶,在每年重要的节日会随着政府带上生活物品和补贴上门慰问贫困户,除此之外不太了解其他相关政策帮扶措施。
当地群众中有个贫困户,年老力衰,老婆婆十年前因为癌症手术长期服药,近年来才有所缓解,然而老爷爷前列腺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病缠身长期卧病在床需要有人照顾。但是他们儿女长期在外,照顾老爷爷的重担落在了年迈的老婆婆身上,平均每天六七十的医药费外加不时去医院的检查费用,经医保报销后也有半年的费用只能自掏腰包,这也使吃低保的二老生活更加紧迫。却因儿女他们拥有汽车,自己也有屋子住,未达到相关贫困帮扶的政策标准未给予更多的帮助。
扶贫之路没有终点,有的是越来越高的标准助力更多群众在共同富裕之路上过上更好的生活,不再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而忧愁。
二、再问官员,重大坚实扶贫路
实践队走进村委会,对在办公的工作人员与书记进行采访,是队员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重庆大学定点扶贫的具体政策措施。重庆大学早在2016年就开始对青木关镇定点扶贫,重点帮扶了10余贫困户。在每年的三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都会上门慰问这些贫困户,送去1000元的慰问金和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品。丛书记与我们队员的交谈中得知最近重庆大学计划引进洪湖莲藕基地产业项目,现在正处于设计阶段,蓝图规划好后在不久的将来即可施工建成,进一步助力当地的经济扶贫开发。
早在我们实践队前去采访的时候,青木关镇在重庆大学等各单位的精准扶贫政策下,已实现全面脱贫,接下来将会继续按照有关指示不断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也许重庆大学的定点扶贫之路上还做了各种大事小事,只要当地群众满意,为脱贫攻坚战注入动力,即使鲜为人知也不在乎。
三、终访遗址,亭碑翘盼新辉煌
习近平对扶贫工作指出“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离不开教育文化的大力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青木关镇建立了全国唯一的高等音乐学府——重庆国立音乐院,见证当年此地的辉煌教育事业。
当我们实践队探寻到重庆国立音乐院的遗址时,这是只剩下了一块纪念碑和一个纪念亭,讲述当年的办学盛况。听驻扎在此处的守关人讲述,政府即将计划重新修缮该处遗址,力争还原当时国立音乐院的原貌。我们实践队希望重庆大学能够抓住此机遇,利用自身先进的教育水平及理念,帮助青木关镇能重启昔日的教育辉煌,带动当地文化教育的发展。
通过这次的走访调查,实践队作为当代重大青年,在一桩桩事件中逐渐领悟到使命担当,更加坚定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重庆大学“青木寻”实践团队
记者:黎兴星
拍摄:黎兴星、胥沁茹、罗涵一
2020年7月18日